
师说丨学海无涯“趣”作舟
概要:
在长城学校“公平教育 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摩课程等逐渐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展露出各自的课堂魅力。
今天,让我们跟随二年级(10)班阚老师的步伐,走进《葡萄沟》一课。
身为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教”与“学”是两个极为有趣的过程,促成这两个过程完美结合的动力则是快乐。
针对本学期《葡萄沟》一课,遥远陌生的新疆,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讲,他们充满着好奇和向往。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葡萄干是如何晾晒而成的?”……
▲自由朗诵时间
逐字逐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把孩子们看成亲密的伙伴,在师生间心与心的对话里让他们体会到文中情景下的快乐。在由信任、友善构建的课堂氛围里,我们快乐而又真诚地进行交谈、沟通。
▲每每遇到问答环节
都“唰唰”地举起自己的手向老师示意
课上,我用图片让孩子们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接着,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品美句、随文识字,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哪里。
▲随文识新字
孩子们说出对字的理解
▲课堂上畅所欲言
听课的老师们被课堂氛围所感染
然后,孩子们走上讲台画美色,画出葡萄藤和葡萄叶;接着我还让他们尝美味:在讲到当地葡萄干闻名遐迩时,让他们品尝葡萄干,如此一来,更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最后悟美情: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是为让孩子们感受到葡萄沟的美与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孩子们在藤上画葡萄叶,感受“茂密”一词的用法
▲对比“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读、议,体会葡萄在阳光下的动态美
长城学校的教师们用“乐”和“趣”当桨,放下“教师架子”,与孩子进行一场真诚的交流,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的海洋里畅游,让学习成为孩子们主动参与、快乐活动的自主活动。